2008/10/29

太平溪太髒 水鳥與垃圾為伍
生活環境 廢棄物 台灣新聞
HEMiDEMi_Bookmark_Button_Style = 'button1';
摘錄自2008年10月28日自由台東報導
台東市4條河川中,太平溪出海口人潮最多,卻也是最髒亂的水域!處處可見水鳥與垃圾為伍的畫面,縣環保局本月起幾乎每2、3天就派員撿垃圾,卻是「撿不斷、屢還亂」。
環保局獲環保署補助,首次針對台東市太平溪、利嘉溪、卑南溪、知本溪4條河川展開為期3個月的淨溪計畫,從本月初開始執行到年底,針對橋樑週遭水域及河床淨溪,根據委外合約,承包的業者至少要撿300公噸垃圾。
受託執行淨溪計畫的業者表示,太平溪出海口是他們最困擾的髒亂水域,雖然每2、3天,甚至有時1天撿2次,仍然不斷出現垃圾,為此還被環保局質疑沒認真撿,但他們撿垃圾的過程均有錄影存証,真的撿不勝撿。
環保局也認為太平溪的確是4條溪流中的最大髒亂點,而且以人為垃圾居多,部分民眾缺乏公德心,應是最大亂源。除了民眾現場棄置垃圾,市區污水下水道匯入太平溪出海口,垃圾伴隨污水也是髒亂的重要源頭。

2008/10/22

外籍工作平台擱淺蘭嶼~海巡署聲明

20081014
[東巡局]外籍工作平台擱淺蘭嶼岸際處理說明
外籍工作平台擱淺蘭嶼岸際
1007日22時於綠島東南方25浬發現漂流海上不明工作平台,23時15分於蘭嶼朗島泊區左側300公尺處擱淺。本局接獲通報後於第一時間即成立緊急應變中心,並指派開元安檢所派員前往監看該工作平台狀況,同時通報花蓮港務局、台東縣環境保護局等單位共同協助處理。針對工作平台擱淺,本局於1009日上午主動邀集相關單位召開處理權責暨分工研討會,會議中達成共識;相關船舶移除事宜由花蓮港務局辦理,另有關油污問題由台東縣環保局處理,本局及第15海巡隊協助海面及岸際監看,隨時掌握平台動態。目前花蓮港務局已聯繫工作平台負責人來台處理,該負責人今(14)日已抵達高雄,預計於明日前往蘭嶼處理相關船體移除事宜;工作平台擱淺期間,本局積極協調各權責單位,以瞭解相關事項執行進度,目前現場全天候均派有海巡警艇及岸際人員監看。對於工作平台擱淺多日為何不實施拖移作業,因涉及專業評估、安全性考量及未來衍生求償事宜,於未與船東完成確認工作、協調釐清求償事宜前,如貿然實施拖移作業,恐肇生當地生態環境破壞,及後續相關賠償之爭議,目前持續與花蓮港務局及台東縣環保局保持密切聯繫,並加強監看該工作平台狀況隨時通報相關單位處置。

20081015

[東巡局]外籍工作平台擱淺蘭嶼船身斷裂

擱淺於蘭嶼朗島岸際之外籍工作平台,因海浪的衝擊於今(15)日1720時船身已斷成兩截,船上之工作機具已落入海中,本局持續與各相關單位積極處理中。針對外籍工作平台蘭嶼岸際擱淺,於今(15)日上午12時20分,由蘭嶼鄉長周貴光先生邀集船東代表、花蓮港務局科長、本局巡防科科長、台東縣議員江多利先生、朗島村村長郭惠妹女士、朗島村村民代表江美能女士等,於鄉公所二樓會議室召開協調會,相關船舶移除事宜由花蓮港務局辦理,另有關油污問題由台東縣環保局處理,本局及第15海巡隊協助海面及岸際監看,隨時掌握平台動態,會中船東代表表示接到消息後,就馬上辦簽證,在最短時間內到達蘭嶼就是展現出我們的誠意。並表示要先瞭解現場狀況告知該公司,始能告知後續之處理方式。為防範可能發生油污事件,本局八一大隊今(15)日上午1050時帶領支援人員共十二員攜帶前往蘭嶼,並於1730時於蘭嶼成立應變小組;目前持續與花蓮港務局及台東縣環保局保持密切聯繫,並全天候派遣岸際人員加強監看該工作平台狀況,以隨時通報相關單位處置。

蘭嶼,岸邊有事又一樁! 重機具擱淺 緊急應變聲聲慢



環境資訊電子報2008年10月17日台北訊,易俊宏報導

載有將近三十台大型機具的印尼籍海上作業平台,漂流長達三個多月,上週在蘭嶼海岸擱淺,因不堪風浪擊打,船身已經斷為兩截,9輛砂石車與16輛挖土機皆於前(15日)晚落海。當地民眾憂心破壞環境,但只見相關單位將民眾隔離於警戒線外,不見有任何處置;而台東縣政府則聲稱天候不佳,已經盡最大努力採取防範措施。
台東縣朗島國小校長胡龍雄指出,上週三(8日)發現海上平台擱淺時,就進行通報,卻不見相關單位有具體措施,因而未能阻止該船擱淺,這一周間還眼睜睜的看著船身斷裂、重型機具落海。無奈之餘,不得不聯絡環保團體、同時讓學童拍攝影片,上傳到網路平台,對外求援。
針對民眾反映工作平台擱淺多日為何不實施拖移作業?海巡署東巡局表示,因為涉及到專業評估、安全性考量及未來衍生求償事宜,在未與船東完成確認、協調釐清求償事宜前,不宜貿然實施拖移作業。台東縣港務局表示,目前已與船東進行現場勘查,同時與保險公司進行議價賠償,在未有妥善處理前,依海洋污染防制法規定,已經函請內政部移民署限制出境。
在這段協商的時間裡,海上作業平台已不堪風浪、裝載的重型機具紛紛落海,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接受立報採訪時指出,「別看機具那麼重,海有浮力,它們在海裡會滾動」,而朗島是蘭嶼珊瑚礁發育很不錯的地方,連他也無法預估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復育。
污染防治方面,台東縣環保局水保科科長林聖雄指出,該海上平台已無燃料,雖尚未至現場勘查,但會與當地相關人員密切聯繫,持續監控油污問題。而環保局水質保護科雇員黃韋魁則表示,重機具的燃油多以柴油為主、揮發性強,生態的衝擊不大。另一方面,蘭嶼國小老師張信儒則是憂心,就算擱淺的海上作業平台無燃料,但是重機具中的液壓油,在敏感的珊瑚礁生態區中,仍有重大威脅。


從事珊瑚礁研究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生物組副研究員樊同雲,以他參與過墾丁國家公園阿瑪斯號擱淺事件的經驗表示,台灣四面環海,對於海岸保護應更有適切的因應機制,政府也需要有完整的損害評估。談到外籍船東需要負起的賠償責任,樊同雲表示除了觀光、漁業的損失之外、珊瑚礁復育成本等,都應在賠償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