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3/11

禁漁5年 富山海域活跳跳復育率200% 原本死氣沉沉 如今魚蝦成群

【記者李蕙君、宋耀光/連線報導】

保育與傳統文化的拉扯,孰重孰輕,難道無法取得平衡點?
「哇!好多漂亮的魚!」、「那是被國際列為保育貝類的硨磲貝耶!」台東縣卑南鄉富山海域由當地人向縣政府爭取列為禁漁區近5年,原本死氣沉沉的海底,如今魚蝦成群,繞著美麗的珊瑚群聚,讓入海探索的遊客及潛水人驚喜萬分。
富山海域生態十餘年前遭破壞殆盡,台東杉原生態公園管理委員會委員陳志和說,當時東海岸杉原與富山礁岩區海域常有不法人士毒魚、電魚,甚至鑿取珊瑚,生態面臨浩劫,漢人發起禁漁,卻引起當地阿美族居民不滿,認為海域自古以來就是阿美族的漁獵場所,族人有權使用,阿美族人認為傳統領域被侵犯群起抗議;多次開協調會卻不歡而散。
漢人、原住民雙方協調多年,達成協定,只要逢阿美族祭典,禁漁區可開放3天,但族人不得以非法方式捕魚。陳志和說,民國94年縣府公告富山海域為禁漁區,海域內的魚量至今復育率高達200%,「美麗的珊瑚礁魚都回來了」,阿美族人在祭典漁獵時發現,漁獲量增加,「看見海洋生機時,文化衝突已在無形中化解」陳志和感慨「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
富山已發展出海洋生態導覽產業,成為海洋保育示範區,也是全國少見民間自發保育海域有成的地區。如今臨近的富岡社區也在爭取劃設「伽路蘭禁漁區」,居民與原住民發生對立的情形重演,雙方仍在協調中。
在台東,漁業文化保存也發生與海洋保育對立的情形。去年綠島原有8名漁民向縣府申請在石朗保護區捕小丁香魚作為釣鰹魚的釣餌,縣府認為,這8名漁民是全台僅存以鰹竿釣法捕鰹魚的漁民,平均年齡已68歲,最老者83歲,考量老漁民生計,且鰹竿釣即將失傳,同意試辦開放捕丁香一年,卻引來環保人士反對。
環保人士指丁香網目細小,所有魚類將被捕殺殆盡,以丁香魚為食的魚類也恐滅絕,縣府與漁民及環保人士研議後,收回成命,再次禁止在石朗保護區捕魚。
「在文化與海洋資源間作抉擇,是頗為無奈的事」,保育人士說,文化可隨環境改變,但生態遭浩劫就難再復原。「沒有好的居住地人類將滅亡,文化也無法依存」,這是許多人堅持生態保育的主因。
【2009-03-11/聯合報/C1版/屏東台東.教育】

沒有留言: